教育学是统考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五个部分。现在市面上关于教育学综合考试的书籍大概可以这样来分类:一类是教科书(教材),按照类别分别编写,一般来说比较厚,字数比较多;一类是教育学综合的压缩编写本,即把教科书按照教育学考试大纲压缩成一册,标榜为应试的好帮手。如北师、华师、华中等编写的,;另一类就是模拟卷、配套练习之流,一般市面上的题都是重复过来重复过去的,真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几乎可以等同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贴经”,就是一段话扣掉几个字让你填,真没啥实际价值。但是知识点嘛,认真看还是有好处的,只是效率问题。好吧,先对教材做个简要介绍:
一、教科书问题
(一)教育学原理
这本书是虽是1999年版的,但是其基本框架定于87年左右,内容实在是有些令人郁闷,改到2004年重印,居然大同小异,可见我国教育科学的步伐。书中平铺直叙的语言,几乎没有启发意义,别奢望看完它能对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什么逻辑理解,或许还看不完,书比较厚实。但是作为较早的人教版教材,至今流通于各大书店,不足为奇。
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这本书是93年的第一版,现代教育是它的核心概念,通篇都以现代教育为理论基础。现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是基于教育的历史分期理论来的,将教育分为所谓的古代、近代、现代等几个阶段,依据生产力标准。这本书总体上针性不是很强,对于教育原理不推荐用这本教材。,如果要买教材的话。实际上,要看关于现代教育的问题,一个人的论文足矣——成有信:《论现代教育的本质》,载《教育研究》1981年第7期;《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现代教育的特点及本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关于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思想》,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6期。
这本教材较为新颖,有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按照有的人的说法,是比较西化的一本教育原理书籍,在其中提到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值得一翻,但是其体例不太容易领会其逻辑意图,且有重复的论述。但是总的来说,是一本较为不错的参考书。在08的帖子里,我有详细的论述,关于这本书的作用。
《教育学基础》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08似乎有新版本,这书书店较多
全书共12章,即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本书每一章均采用了全面的编写体例,如[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主要结论与启示]、[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和[参考文献]。书中的论述很精辟,很多章节都很不错。对于深化理解教育原理,是不错的选择。
《教育通论》郑金洲著
这本书好好看看开头的几章。建议是在几乎复习完一遍的时候,把这本书细细看一看,你的教育理论功底会上一个层次。
书说得再多也没多大意思。这几本就足够看的了,或许很多硕士连这几本书都没看完,毕竟它们都不是小说,而是一些似乎都在重复内容的枯燥的理论。因此,对于辅导书的选择我有几条建议。
第二,其他书有图书馆,暂且先借了看,没有的话买《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 点师范大学编写的那本。
第三,应试的话,看教科书是笨办法。看教科书会思考的人,很厉害,但是没几个人看教科书会思考的,这种思考要建立在对教育科学有个整体意识后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往下看。
综合应试的辅导书确实有很大的好处,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三本,一是华东师大编写的那本,逻辑完整、叙述详细;二是kc的那本,虽然我用的那时错字较多,但该书对于我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逻辑体系,确实有一大功;三是北京师大编写的那本,有一个重点的提示,确实不错,但是叙述较为简单,价格较贵。对于辅导书的论述,我在08的帖子《大专生377分教育学综合统考心得》里面有过详细说明。推荐再去看看。
二、参考书
在08年下半年写的帖子里,我有过对练习题的论述。现在一贯的观点是,那些都是垃圾。现在的看法是,好好看看真题,毕竟已经有三年的题了,把三年的题弄透了,把出题人的思路想想(这是后期的工作),再去看看模拟题或练习题,简直就是不堪入目。建议,不必花太多钱去买这些没用的纸。
三、关于参考书建议
1、重点不明。做事都要讲究把握主要矛盾(大纲就是重点),注意重点,才能有效突破。可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书目罗列,我底该看什么?太模糊。
2、分量太重,耽误时间。十几本书,几千页,你一天到底能看多少页?想过没?或许开始说能看50页?或许有人能坚持了看完,也是如同前面说的,记不住“故事情节”,有何用?何况大部分人不可能看完。
3、会做很多无用功。教育学从07年开始统考,国家就给出了明确的大纲,从07-09已知的情况来看,考试范围几乎是在大纲的范围内。可是网上推荐的很多书的知识结构显然是大大超纲的。难道看这些书的时候还要一条一条把不考的知识点都剔除掉么?你又不是编写教材,何必?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真理。我一直强调 看书一定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比方说,我看前言发现教育学是揭示规律的学科,那么我所看的这本书是不是教育学?是的话,它揭示出的规律在哪?是哪些?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似乎作者本人也无法回答。这就是思考。
(二)三条建议
1、给自己定好位。就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实力来决定书目的选择。跨专业的首先是打基础。这个阶段可以每科买上一本书(叶澜《教育概论》),这些书的目的不是让你用来通过考试的,而是纯粹的学科入门书籍,说白了就是让你知道这几科都是干嘛的;其次建议你们从论坛上下一些强化或者基础课程听听,听课和自学是有较大差距的,复习时间、效率上都有体现(富裕的么可以去报个班);基本课程看完或听完后,和本专业考生就没啥两样了。所谓的本专业,以一本最新的大纲解析为主就行了(我以KC的宝典为主,以华师、北师为辅),配一些你不熟科目的参考书(每科最多一,建议图书馆多借基本看看)再加上真题和少量练习题(实在不放心的情况下做点垃圾题,不要将其放在心上)也就够了。最后达到的境界是:只要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我都掌握(部分不重要的了解了)就行。
2、根据时间安排。复习得早的话,可以适当的多看些书;如果决定考研已经是在8、9月份了,我直接从大纲解析和辅导课程开始,就不能再缠着一般的教材参考书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