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浅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9/9/22 9:48:50
浅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张力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中长期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两个最基本的核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被列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还是一个综合国力不够强的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和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以下分析中,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以及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均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从1982年到1994 年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七位,而且GNP与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都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80%的人口在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毕竟排在世界100位以后,而且经济上以大量投入劳动力和资金维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从农业看,大部分劳动力从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在130个国家中排101位;我国粮食单位产量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仅为发达国家的70%。从工业看,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产业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当前我国500家效益最好的大中型企业中,有70家卷烟厂和90 家酒厂;我国60%的机械产品还停留在世界70年代初以前的水平;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仍然长期处于技术上垂直分工的不利地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依然是低工资基础上的低成本,并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及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为主,资源转换技术的进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还缺乏具备足够实力的大企业,特别是在高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我国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80年代在全国县以上研究开发机构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近年来,科技队伍人数逐年增长,但在不同地区还存在科技队伍布局不够合理、人员老化等状况,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人员比例仍然偏低。
  以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是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累积或引发的种种矛盾的表现,与我国国民受教育总体水平较低、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有着直接关系。据估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到近期才达到35%。因此,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即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增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这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把人口压力转为巨大智力资源的唯一途径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的关键之一,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
  人口基数大形成对教育总体规模持续扩展的要求。1995 年,全国教育人口达到2.93 亿人,约占当年总人口的24%,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预计到21世纪初,我国的教育人口将达到3.2-3.5亿人。
  人口规模大使得国民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比较缓慢。我国从80年代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七五”期末“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仅为20%,“八五”期末增长到40%,预计到1998年和2000 年将分别达到60%和85%。我国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当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处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