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勿让打工子弟教育成特殊教育 给他们自信的童年
2009/9/25 9:22:51
刘让贤老人与什巴小学的学生在一起 (注:图文无关)
农民工子女从难以在城市就学到政府千方百计保障其就学,无疑已是相当大的飞跃,但同时也必须正视问题的存在。仅仅安放好农民工子女的书桌还不够,还必须想清楚该怎样安放这张书桌才能让这些孩子每天都有快乐的心情,拥有美丽的童年——
在北京的西山脚下,有一座叫巨山的村子,这个村子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学校——巨山小学。推开巨山小学的校门,一水儿的单层平房,灰墙灰瓦灰甬道。
和大部分位于北京城乡接合部的学校一样,这个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打工人员家庭。全校800余名学生中,90%是农民工子女,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智力障碍、语言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孩子占4%。
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不仅是北京最早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基础教育的名校。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坚持要给每一个孩子平等自信的教育,即使对方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很多参观过这个学校的人都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仅仅安放好农民工子女的书桌还不够,还必须想清楚该怎样安放这张书桌,在教育上就要给农民工子女自信。
让他们知道“我能行”
“二年级一班、40个孩子,只有5名北京的孩子,其他全都是外地进京人员子女。”班主任陈谊君老师对记者说,这是巨山小学的典型生源结构。
作为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几十年的教师,校长王淑清非常了解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农民工子女存在最大问题不是智力,而是心理,生活的差异容易让他们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她对记者说,这些孩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基本行为习惯较差,胆小、自卑,交往合作能力较弱,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情绪,家庭背景千差万别,父母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流动性大。
巨山小学的老师们用心研究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这里的老师认为,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这甚至比多考几分还要重要。
“之前我特别不愿意把孩子放到打工子弟学校去,我觉得那里的教育环境不好,和城里孩子的学校就是没法比,但是巨山小学改变了我的看法。”学生王志的妈妈表示。他们来自安徽,来京两年。
“巨山小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我从来没考虑过他们来自哪儿、家境如何。”王淑清说,“真正的不同,只有户籍不一样。除此之外,和北京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只要给他们成长所需的爱,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在校园深处的那面红墙上刻着三个金色的大字——我能行。
每次新来的孩子,王淑清让孩子大声喊出这三个字,于是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我能行。”孩子声音小小的。
“谁能行?大声点,校长没听清!”王淑清追问。
“我!”孩子放大了音量。
“把话说完整。”王淑清“不依不饶”。
“我能行!”孩子大喊一声,声音大得似乎把自己也吓了一跳。
“我就是要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自信。” 王淑清说:“我觉得所有的孩子都一样,都有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来到我身边就是我的学生,是我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负责。”王淑清如是说。 长期处于心理边缘容易“激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做过一个“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课题研究,有一项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对北京态度的调查。在回答“你羡慕北京的孩子吗?为什么?”的问题时,有42.1%的孩子答“羡慕”,57.9%的孩子回答“不羡慕”。
从“羡慕”的原因看主要是羡慕北京孩子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羡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城里孩子优越感和歧视态度的一种抵触。这些孩子从家乡走进北京,面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