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教育要应急更要常态化
2011/3/28 15:44:41
大难临头,一个民族内在的底蕴必然有所体现并引发深层思考。面对日本大地震,我们不妨也可有些比较、自省。其实我们在近期经历几次大灾难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所体现出的道义、勇气和智慧都可圈可点。当下,尽管日本民众对于政府、自卫队及东京电力公司的表现多有批评和质疑,核辐射威胁迫近,东京等地也出现了购物囤积的现象,以致官房长官不得不提出警告,但是,日本国民在这次大地震中所表现出的冷静、理性、自律与秩序等群体素质还是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和好评。 
  比之不及的是,面对核污染的威胁,一些相邻国家的某些反应。据说加拿大出现了抢购防污染装备现象,美国有人争购碘化钾药物,在我们自己身边则发生了部分人抢购食盐的风潮。虽然事情很快得到纠正和平息。但还是要承认,我们的国民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需要提升,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反思改进,要从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做起。 
  教育、科技圈内的同仁首先关注学校的防灾教育。国内几次大地震过后,学校的减灾、防灾教育受到重视,但现在又开始出现松懈、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据笔者了解,有的城市小学认真搞防灾教育、训练的占到了八成,而一到中学就不那么认真了,尤其是高中,有的学校连形式都不走。平时不认真,遇到情况就难免付出血的代价。教育咨询专家王渝生教授建议,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应急科普”,减灾防灾、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应该进入中小学教材。他认为我们国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能力都需要提高。 
  近期的一次居民楼大火灾,有些人是躲进厨房、卫生间遇难的,据此分析遇难者可能是把火灾与地震的救生混淆了。王渝生主张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地震、海啸、极端天气等事件,本是依自然规律发生的现象。由于人类的生存会受到灾难的影响,所以人的生存、发展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公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能应用于实际,应用于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笔者认为,既要有“应急”准备,更要强调防灾教育常态化。其实不仅是日本,许多国家的学校都把应对突发情况,比如战争、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训练作为日常教育内容。 
  吸取灾难的教训,从更深层次着眼,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出发审视教育内容。自然史,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地球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探索,饮食、环境与健康等现代科技知识,过去总以为离我们很远,现在看来就在身边。这些都应该进入课堂,编进教材,替换一些几十年不变的老旧内容。减负与更新要同步进行。 
  比较不同国家国民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表现,深感我们的学校要加强公民意识培养,比如责任、权利、义务的教育。民众在灾难面前的镇定、有序,可以让人感觉到相互信任的力量。其基础是机构、团体、个人始终如一的诚信、负责。达到这一境界需要全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教育仅仅是基础之一。 (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27日第1版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