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从破除“学术潜规则”着手根治“学术腐败”
2009/8/23 9:23:55
新华网消息 《学习时报》日前刊载文章认为,通过对许多学术界丑闻的分析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作为学术界权力拜物教主要形式的“权力学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导致“学术腐败”的祸根,是通过所谓的“学术潜规则”来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必须从破除“学术潜规则”着手来根治“学术腐败”。文章如下: 
从破除“学术潜规则”着手根治“学术腐败” 
□宋惠昌   
   寻求根治“学术腐败”的出路问题时,人们对目前实际上广泛流行的所谓“学术潜规则”,给与了更大的关注。因为通过对许多学术界丑闻的分析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作为学术界权力拜物教主要形式的“权力学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导致“学术腐败”的祸根,是通过所谓的“学术潜规则”来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必须从破除“学术潜规则”着手来根治“学术腐败”。由于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与现实生活中一些腐朽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各种各样所谓“潜规则”,已经是由来已久而于今尤烈的社会现象了。包括“官场潜规则”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比如我们要说到的“学术潜规则”,它在学术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归根到底因为它是以一定的现实权力为支撑的。 
  可以作为上述论断佐证的,我们随便就能举出一些学术界众所周知而又心照不宣的“操作方式”,来说明那些“潜规则”在学术活动中是如何显示其神通的:为使著作能够顺利出版,作者们往往要煞费苦心,找一位有官衔(官越大越好)而且有实权的大人物作挂名主编;或者是找一位有官衔的老师作自己著作的第一作者;为了课题更容易立项,课题组不辞辛苦,在国内找有地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学官”来作课题主持人;目前,一些学术机构研究成果评审组的负责人、教育机构职称或者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持人,大多数都是由权力机构任命的行政首长来担任的,其成员多数是各级行政领导人,理由是评定结果更有权威性,如此等等。可想而知,在这一类“学术潜规则”大行其道之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学术腐败现象,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现在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学术潜规则”在当今的学术界能够横行霸道而造就出各种各样的学术腐败事件呢? 
  第一,“学术潜规则”已经成为某些人追求不正当学术利益的一个“有效机制”。从前面所举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整个学术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顺利通过,都标志着一定的利益实现,所以,在这样一些“潜规则”支配下的学术活动,就成为参与各方的利益驱动机制。这样,在闲谈中学者们众口一词谴责的那些“学术潜规则”,可是,到了真刀真枪的学术活动中,大家却不约而同地“切实遵守”了,因为道理很简单:谁破坏了“潜规则”谁就要吃亏! 
  第二,这也是问题的实质:“学术潜规则”之所以能够使由它支配的所谓学术活动成为一种特殊的“利益驱动机制”,根本的社会原因在于有一个它所赖以生存的学术管理体制。从理论上讲,我国现行的学术管理体制,应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同时又需要有尽可能多的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作用。这样的学术管理体制,才能在最大限度内反映学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学术资源分配的公开、公正、平等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术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克服计划经济时期那种集权式的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向着学术资源分配公开、公正、平等的方向前进。但是,应该承认,就总体而言,学术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根本问题是以行政手段来管理学术工作,而由此所暴露出的主要弊端是,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中,有限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由行政机关或者政治机构垄断着,形成了一种由行政权力或者政治权力控制着的学术资源管理体制。不言而喻,这些学术资源的分配,基本上取决于权力杠杆作用发挥的程度。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