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西西隐居”与现代教育
2009/8/25 8:57:18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大一对MBA夫妇眷恋传统文化,带着4岁的女儿西西隐居终南山3年,用诵读经典的方式教育女儿,希望培养出人格完整的现代“君子”。作为家长,不把适龄孩子送进学校就读,而带着她隐居深山,在信息发达的社会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教育方式实在很另类。
  背诵《论语》、《易经》,抄写莎士比亚名作,学习传统礼仪,仅靠一部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就是西西每天的学习生活。说它另类,甚至有些出格,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和常规——没有让孩子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不能随时了解现代事物和信息,没有伙伴缺乏人际交往,没有接受完整的学科教育……林林总总,隐居教育,完全颠覆了现代教育。
  这对夫妇认为,终南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格物”条件,认识和浸润于大自然,正是“童蒙养正,扶正性情”的一个重要内容,更适合对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题之一,意为研究事物以获得知识和真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推崇心中的“格物”,他坐在自己家窗前“格”院子里的竹子,冥思苦想七昼夜,仍然不得要领,最终人也累病了。这也说明这类“格物”,脱离现实和社会,失去原本意义。
  隐居深山诵经读典,这本身是一着“险棋”。一个饱读诗书的学子,可以成为畅行于传统社会的士大夫,但在现代社会,读书如果不经过思考感悟,缺乏实践打磨,不历经失败和成功,不和人打交道,有可能成为是现代社会残缺不全的公民。就算这对夫妇能把女儿培养成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但只怕她走入充满名利纷扰的俗世后,再怎么君子,也难独善其身,最终可能会像一个在无菌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出无菌环境,因免疫力低下而受到病毒攻击,并且更快被击倒。
  反过来想,西西接受启蒙教育不进学校进深山,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尴尬。这对夫妇对现行教育体制“非常失望”,最终被“逼”上终南山。如今,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背上了“应试教育”的名声,教学内容的程序化、教育方法的僵化、评价方式的单一,一些学校成了工厂流水线,为孩子设定好整齐划一的成长“程序”,教育进入“工业化”时代,所有孩子通过相同的模型“加工”,久而久之,培养出的孩子也就成了标准化“产品”,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空间。尤其是如今,家长对孩子都满怀期待,要逃离这一刻板的教育体系,有的人才会选择隐居,或是私塾教育,又或在家教育。“西西隐居”,对现代教育更是一种启示。如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依据孩子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如何科学设置课程和教法,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智和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持续不断思索的问题。
  “西西隐居”,只是教育的另类个案,它不应成为家长的仿效对象。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也要量力而行,不仅从学业上,更要从孩子的性格塑造、抗挫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适应力等角度多方考虑,为孩子选择最为“得体”的教育方式。(彭薇)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