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笔记
2012/7/18 14:33:18
书院制度
一、书院学规及其现实意义
朱子亲自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的标准学规和书院的办学纲领,朱子认为书院教育的方针是实施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了实现这一方针,朱子还提出了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的重要原则:
为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白鹿洞书院揭示》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精神,它不仅是南宋时书院的教规,而且对元明清三代的书院都有指导作用,并为一般官所采用。
二、书院的教学特点
(1)教学和学术相结合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院,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
(2)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
讲会是书院讲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展开辩论,所以说,讲会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书院讲学制度,产生于南宋,吕祖谦曾在江西信州主持著名的讲会--鹅湖之会,会上朱子与陆九渊两个学派就学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后来朱子特地邀请陆子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并把其讲义刻于石上,立于院内,这就为两个学派共同讲学、相互讨论树立了样板,开书院讲会之先河,此后各派学者纷纷参加各地书院组织的讲会,宣讲自己的学术观点。书院也因此形成了讲会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到明清时期仍然流行。从讲会制度的组织、仪式、规模来看,讲会制度已超出了书院教学的范围,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讨论会及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又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
(3)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重在启发诱导
书院的教学强调学生以个人自学为主,教师则着重用自己的治学经验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书院提供充分的书籍条件,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对此进行解答。
(4)尊师爱生
书院中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个优秀传统,在当时的官学中是很少见的。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