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资料: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2011/12/1 9:36:57
  (1)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强化是最主要的自变量。所谓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如“先吃完这个苹果,才可以看电视”。
  (2)惩罚与消退、维持。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被称为惩罚。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操作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防患于未然”就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