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科举制度的演变
2011/12/27 10:15:54
  (1)宋代在科举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如确定殿试制度;设置“别头试”;建立糊名誊录制;扩大及第名额等。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科举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备。    。
  (2)元代科举考试内容的发展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元代开创以朱熹注释的《四书》及《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模本,科举考题大量出自《四书》,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
  (3)明代“八股取土制”的确立
  明代自洪武三年(1370年)开科取士后,科举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更为完善。明代科举考试日益形式化,最典型的就是八股文的出现。
  八股文是一种死板的排偶文体,又称“时文”或“制艺”。股是对偶的意思。明代规定考试的答卷必须用八股文体。每篇文章由八部分构成。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第四是“人手”,为起讲后的人手之处;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从第五到第八段是全文的正式议论,而中股是议论的重心。这四段中,都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称“八股文”,也称“八比文”。
  八股文的诞生和流行,预示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也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4)清代的科举制度
  清代的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然而其考试办法比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正式科举考试仍为乡试、会试、殿试,但在正式科举之前尚有“童试”,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清代科举内容仍采用八股程式。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