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2011/12/27 10:21:47
宋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却相对忽视了学校的建设,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官学制度。到宋仁宗时,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应重视学校教育,认为只重科举不重学校,是只顾收获而不问耕耘。自此以后,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
(1)“庆历兴学”。始于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由当时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主持发起。这次兴学的内容主要是:①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士必须达到一定的在学天数,方可参加科举。②改革科举考试,罢帖经与墨义。⑧建立太学,推行教育家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
(2)“熙宁兴学”。宋神宗熙宁问发起,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有:①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三部分,初入学者获得第一、二等者,再参酌平时,亍艺,升人内舍,肄业为内舍生。内舍生成绩优秀者升入上舍。内舍生成绩优秀者直接授官。②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③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等专科学校。④改革教育内容,新编《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二经为《礼》、《诗》、《书》)。
(3)“崇宁兴学”。发生在崇宁年间,由蔡京主持发动。其内容为: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③新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舍,扩充太学。④恢复和创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⑤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以上三次兴学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博仁教育 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考研辅导班 考研教育学 教育学考研网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