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教育学专业考研备战技巧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 [字体: ]
    复习范围的把握与复习方式的对待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目多,时间跨度长,因此,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专业复习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复习的关键在于注意寻找考试重点、把握命题规律、定准复习方向。本辅导全书是考研专业基本资料,不会超出考试范围,是专业复习的根本,也是专业答题的依据。对于复习范围的把握,主要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遵循“低、细、全”的原则,不必做过大范围的扩展,不要好高骛远。 

    第二,有所侧重。由于学科包容量较大,命题的要求上各有不同,针对这四个部分的特点来看,考生首先应该特别关注分值较高的部分,即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要下大功夫,熟练掌握,并确保答题速度。 

    第三,适当兼顾。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由于所占分值偏低,所以付出的回报率也相对较低,复习中可从与自己所选专业的联系性上做出选择,并有所侧重。当然,考试过程中,尤其是选题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看哪道题做起来更顺手,不要机械地去做联系性强的学科的那道题,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成绩。 

    第四,了解热点。灵活对待知识拓展的内容,重视教育热点、注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尽量把教育理论与教育生活联系起来。 

    复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一般地说,考生应有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9月留意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在确定要考教育学专业的前提下,全面广泛复习,收集和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选准主要参考书。这一轮相对粗略,应着重于看书,不必急于做题。10~11月考试报名,填报志愿,根据复习提示开始对重点、难点复习,在大量记忆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知识、解决疑难问题。11~12月模拟练习、巩固加强复习、考前整理。2007年1月调整心态,20~21日参加考试。具体的复习方式有:结构轮廓式——把握备考科目的整体脉络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专题复习,着重掌握知识要点;提纲挈领式——以记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要领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逐层展开;循环前进式——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理解透彻、系统把握,过一段时间来一次回环,时间越长回环越大;重点提取式——采用摘录的方法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利用识记和回忆加以牢固把握。个人特点不同,方法也不同,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答题标准、时间分配与格式编排 

    关于答题标准问题,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无论对待何种题型,答题时都要尽量运用教育理论术语及其表达方式,不要给人以门外汉的感觉。 

    单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一定的灵活性等特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易失分。要注意选准答案,并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答案,也不要出现所有小题全选同一字母的现象。在答案都比较模糊的情况下,要选最贴近的一个,不可乱选。 

    辨析题即辨别分析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对试题所表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对其理由作出分析。这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是考试大纲所涉猎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其观点正误混杂,考生解答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答题时要先明确判定“对”(正确)或者“错”(错误),然后再进行分析。由于题目本身多为判断句,所以分析时,一般应先围绕前半句解析,然后再围绕后半句解析,最后作出结论。 

    简答题即简单问答题的简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出得比较灵活,也不限于书本知识,相对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标准。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文本,尽量顺应给定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并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一般在字数上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 

    做题的顺序并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只要能够保证按照这种习惯来做,在三小时内可以答完全部试题就行。如果偶尔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那也应是大纲里的内容,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尽量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关于时间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达三小时之久,但由于要写的东西特多,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一定要加快写字速度。做45个单项选择题时尽量节省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5分钟,若30分钟完成则更好;3个辨析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难,应有一定的审题、思考和判断时间,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6个简答题因为要当论述题来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需55~60分钟搞定;3个分析论述题可能要占据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因为它分量比较重,希望考生能够达到60分钟以上,若能给70分钟则更为理想;最后要留出3~5分钟时间,镇定地检查考号、姓名是否已填写完整,题号对应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有错别字等。三小时对于头脑里没记什么东西的考生来说是长了些,但对有很多思想和才华要展示的考生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关于答题格式主要应注意下列几点:写清题号,对应答题;要点明确,陈述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一般要先总体概括、再分析要点(在要点之后详细陈述),再简短总结。 

    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复试的应对策略 

    考研信息资源按其透明程度,可分为公开信息和不公开信息。公开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传布,可以轻易获取,包括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特殊规定、专业目录、各单位招生简章、考研辅导机构的辅导信息等。不公开信息不对外公开宣传,如招生单位的破格录取信息、录取过程中的调剂信息、新生公费和自费比例等。招生专业目录是报考的依据,近几年考研改革,专业增加量大,要特别注意;招生专业目录一般在每年6月底至9月初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索购目录,确定报考方向。学校信息、导师信息、考试成绩信息可经常浏览报考学校的网站或与导师联系、与师兄(姐)联系、电话查询等。对于录取调剂信息,虽然多数人用不上,但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如果提前一点知晓某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一生命运或许就此改变。 

    获悉考研信息资源的渠道是多样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最便捷的渠道,国家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政策一般都要通过以上媒体正式公布,例如《光明日报》每年第四季度都会刊登招生广告。现在网络盛行,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机构和个人爱好者开办的专门网站,虽说许多质量并不高,但有条件上去转转还是有用的。招生单位是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包括研招办、准备报考的院系以及导师,他们往往会带给你一些关于考试范围、录取情况等方面的更为权威、切实的指导信息。运用这样的渠道要特别注意礼貌,不要招人烦感。人际关系是辅助性渠道,例如刚刚考取某校该专业的研究生师兄(姐)、专业导师等。为确保信息准确,可以多咨询几位。出于胜利后的喜悦本能和人类本真的热情,即便素昧平生,这些师兄(姐)们也会一派古道热肠,鼎力相助的,让你会感到这世界特美好。不过,若有个别人不够热心,切不可强人所难,影响人家的生活,否则甚至祸及自身。其他如模拟试题以及命题思路信息、权威的考研辅导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由于2007年为第一年统考,因此往年的做法只具有参考性,关于这一点敬请考生注意。 

    现在谈谈复试问题。随着研究生考试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学校自行组织的复试已成为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复试是考生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复试发挥出色,也可以弥补先前初试时成绩上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实行统考后,加大了复试所占的比例,多者占50%以上,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复试通常包括专业课复试、外语复试和面试。专业课复试同初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题目更灵活,更容易应付;同等学力考生一般还要加试两门专业课,初试完后应问清情况抓紧投入复习,做到胸有成竹,准备充分;外语复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具有复查性质,虽不必发挥到极致,但不能考得成绩太差,否则有替考嫌疑,可能会被刷掉;口试主要考查听说能力,只要感觉上线的把握比较大,就可以开始温习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做到能用外语流利地介绍自己、与考官进行日常用语的对话,个别情况下也会涉及一些专业性的问题。面试时,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报考导师的研究内容,通常复试的考官都是各专业里最权威的老师,一般会问到一些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你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同时考查考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素质,看是否善于思考、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要给人以墨守成规或油嘴滑舌的感觉,所以,事先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路设计。切记,千万不要迟到,甚至延误面试时间。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对于研究生考试,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复习策略准备到位,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保证,就一定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实现既定的考研目标。
上一页12  GO
阅读:
录入:

推荐 】 【 打印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