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存,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东菏泽人,教育学博士,研究员。1984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师从符娟明教授,修读比较教育专业。198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山东大学工作。1999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英杰教授,2002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董奇教授,2004年出站后留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 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美国教育。
开设主要课程 《比较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等。
近期承担的主要课题: 1.中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项目主持人。2005年。 2. 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学校功能定位的比较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005年。 3.本科生科研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之比较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2003年。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学科组织创新。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2003年。 5.高水平大学办学模式研究。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
主要学术著作: 1.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4.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5.职业教育导论(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现代高等教育原理(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主要学术论文: 1.走出“半人时代”: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学术界》2006年第1期。 2.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4.大学的创新与保守:哈佛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5.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界》2005年第1期。 6.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期。 7.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8.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 9.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10. 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11. 技术异化时代的大学校长。《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5期。 12.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高教》2005年第4期。 13.国外的大学制度文化(上、下)。《教育》2005年7月号、8月号。 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 15.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16.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17.大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18.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学术界》2004年第1期。 19.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0.罗马尼亚教育的转型改革与发展趋势。《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 21.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潮与大学教学思想的更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2.中世纪的大学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4期。 23.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24.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思想的变革:国际比较的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5.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26.大学的真谛。《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7.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江苏高教》2004年第6期。 28.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11期。 29.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1期。 30.如何创建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 31.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2.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33.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 期。 34.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35.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第3 期。 36.不合时宜的真理:赫钦斯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37.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探析。《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5期。 38.国际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9.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博士后》2003年第3期。 40.纽曼大学理念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6期。 41.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42.国际视野中的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12期。 43.洪堡大学理念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44.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45.美国公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高教探索》2002年第1期。 46.论大学精神及其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47.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述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5期。 48.科尔大学理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49.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3/14期。 50.构建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2期。 51.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发展•争论•未来走向。《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52.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应并重。《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53.小学生学业负担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2期。 54.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3期。 55.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 56.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展•问题•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57.“肯定性行动计划”论争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58.何谓大学精神。《高教探索》2001年第3期。 59.美国研究型大学:历史•问题•改革。《江苏高教》2001年第6期。 60.校本管理:当代西方中小学管理的新模式。《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61.美国公、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比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年第6期。 62.美国大学校长遴选的四大趋势。《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5期。 63.美国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新方法评介。《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10期。 64.守望大学精神。《科学时报》2001年7月19日。 65.美国大学如何确认学术欺诈行为。《科学时报》2001年4月12日。 66.美国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67.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趋势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68.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6期 69.从知识价值观的演进看我国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增刊。 70.试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71.当代国外成人教学方法。《中国成人教育》1996年第6期。 72.未来成人教育的特点。《中国成人教育》1995年第1期。 73.教育市场说质疑。《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 74.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2期。 75.高等教育商品化质疑。《山东高教研究》1994年第2期。 76.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 77.杜威的大职业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4期。 78.六十年代美国的科学政策与大学科研。《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 79.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政策剖析。《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第2期。 80.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