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教育评论]覃国平:教材应承担起“精神守望者”的职责

[日期:09:49:18] 来源:  作者:zj [字体: ]

教材应承担起“精神守望者”的职责

覃国平

 

我是一个有十几年读书经历与二十六年教书经历的人,在我的经历中,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更新一直如火如荼,其成果可谓日新月异,而我却对“教育的本质究竟应该是什么”“教材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这类问题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困惑。真心诚意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在教育这么至关重大的事情面前,我们从来都缺乏对终极理念的冷静维护与寂寞忠守;一辈辈一代代一茬茬的人都在盲目浮躁地求新求异,今天改革明天创新,由是我们不断碰壁,而后又浮躁地绕开问题再图新境。须不知我们的教育正被爱折腾的人们不断地扭曲和砸锅。

中国教育的真正源头在春秋时代的孔丘。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这仍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呼唤的理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冷静回想一下,后来研究教育或从事教育的人们谁真正地跳出过这一思想体系的磁场呢?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根据现代社会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其核心内容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与孔子的“仁爱”“孝、悌、忠、信”都是以德育为基础的;“学会认知”是很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因为它强调学习的不是系统化知识本身,而是认知能力的掌握,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孔子所首创的“因材施教”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发展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会生存”可谓对受教育对象的终身关怀,而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也初步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所理解的终身教育,就其内涵的深度和广度而言,都不可能和今天的终身教育同日而语,但是我们能说两千五百年之后的终身教育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血脉贯通的吗?

时代确实在进步,这是无庸质疑的事实;教育确实要改革,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但是,这决不等于说我们要今天来一个理论,把昨天的推翻;明天来一个花样,把古老的哄走。我们要十分冷静地维护那些源远流长的经典,寂寞地忠守那些通向终极的路径,在此基础上真正丰富、发展之。尤其是研究教育与从事教育这种事业的人们更应该如此。教育是一个冷静的事业,是一个切关人的终极命运的事业,不是心绪浮躁者跳舞的地方,也不是贪图名利者试验的田地,更不是时尚杂志的封面或娱乐节目的现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这个领域就是不折不扣的上层建筑,是严肃的领地,是大雅之堂;它担负着把人从无知带到有知、从愚昧带向文明、从物质带向精神、从不完善带向完善境地的使命。在这个国度里,精神滋养与灵魂锻造是核心要义。所以,教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理当以维护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己任,决不能轻率取悦一个时代的世俗化倾向。

当今社会商业物质化愈演愈烈,精神平庸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文化缩减成为娱乐,精神信仰缩减成为盲目追星,传统精神被疯狂排挤,对未来的思考被行乐者遗忘------在这样的时刻,教材更应该担当起“精神守望者”的职责,虔诚地守护着孩子们心灵中的精神园地,同时注视人类精神的基本走向,不让那些“在悬崖边的麦田里”嬉玩的孩子们掉进空虚与物欲的深渊。

我不主张将《背影》《狼牙山五壮士》等弘扬人性歌颂生命意义的文章删掉,更不主张将刘德华、姚明等请上教科书。我常常听说某某老师因为不喜欢周杰伦而被学生疏远的事情,也时有经历漫长的时期才能将课前始终难以安静下来的气氛调整过来的无奈。每每这时,我都会十分怀念我念书时的情景和前些年教书的课堂。那时,我是那么专注地听我们的老师讲茹志鹃的《百合花》,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我是那么倾情地给学生讲杜甫的《登高》,讲白居易的《琵琶行》。那种用心讲述与用心灵倾听、领会的境界已渐行渐远了。每每这时,我就免不了为当今的孩子们担忧:他们似乎从小就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感受到讲述与倾听已经过时,他们擅长于齐刷刷地举手发言,大胆地与他人唱反调,放肆地发表偏激错误的观点。因为新课堂要求张扬个性活跃气氛,要求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甚至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一堂课下来提了几十个问题,而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阐述与实质性的评价,就一味地说了几十个“好”或“不错”。我们的课堂已逐渐被研制成无根的盆景,我们还能将那些真正意义的精神血液从教科书上抽干而后贴上那些时尚的纸花吗?长此以往,不要说让孩子们远行,恐怕连站立的能力都会萎缩殆尽啊!

我真想大声疾呼:我们的孩子已经很浮躁了很空虚了,我们的教育却仍然不肯沉静一点,这是多么危险的讯号!我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唱诵啊,终身不渝的唱诵/你把满山的草木都唱鲜活了,城市里没有耳朵/上司在倾听颂词,女人在倾听谎言,朋友在倾听醉语/你茫然地寻找啊,茫然地寻找——/那些童稚天真的孩子啊,被五彩斑斓的游戏迷住;那风华正茂的少年啊,被风雷般的摇滚带走/满山的草木,与你一样孤独/那飘扬在草木间的雪花,与你一样孤独。

——我真不愿看见孩子们的人生沉沦在五彩斑斓的“游戏”和“摇滚”之中。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友情链接 ]
 

 博仁教育学考研论坛    博仁考研说吧    教育学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知识宝库考研社区    共享天下

博仁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北京博仁教育中心 京ICP备09065607号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1009室 邮编:100875
咨询热线:(010)58808856 4006262918 QQ:71853666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