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日期:10:07:14]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zgm [字体: ]

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2)宠严失度,方法不当;(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 (4)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 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2)有的教 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们 缺点和错误的发展。(3)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3.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总体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2.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三、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一)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过程1.醒悟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
  2.转变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
  3.自新阶段:这是指不良品质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二)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4.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赠言:
  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
  -- 杨澜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友情链接 ]
 

 博仁教育学考研论坛    博仁考研说吧    教育学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知识宝库考研社区    共享天下

博仁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北京博仁教育中心 京ICP备09065607号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1009室 邮编:100875
咨询热线:(010)58808856 4006262918 QQ:71853666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