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教育史:墨子的教育思想

[日期:09:18:23] 来源:  作者:zj [字体: ]

一、教育与人的关系

 

墨子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为彻底。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但又承认“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保留着命定论的残余。儒生公孟子一方面主张“君子必学”,但又重视天命,认为不可抗御。对此,墨子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他说:“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公孟》)这就是说,学习完全是靠自我主观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方能取得应得的成果。所以墨子主张凡教导人学习,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对学者也要有一定的强制督促,教其不能受外界客观的干扰影响。

 

相比而言,墨子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所染》)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二、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   工艺技术知识,由于墨子身上具有明显的工匠传统,他本人也直接参加了手工匠的生产劳动,是卓越的技师,有很高超的工艺技术,此已为当世所瞩目。

 

第二、   自然科学知识。墨家私学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数学、光学、力学、机械制造等方面。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造诣,涉及到数学、光学、声学、力学等许多方面,均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   军事防御守备教育。

 

总之,墨子的教育内容论很有特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有进步意义。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友情链接 ]
 

 博仁教育学考研论坛    博仁考研说吧    教育学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知识宝库考研社区    共享天下

博仁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北京博仁教育中心 京ICP备09065607号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1009室 邮编:100875
咨询热线:(010)58808856 4006262918 QQ:71853666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