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各级各类教育
一、初等教育
幼儿学校
这类学校招收5-7岁儿童。教育目的是锻炼儿童的体力,扩大儿童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学校没有正式的教学大纲,没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儿童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种材料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和参加各种活动。“开放教学”是这类学校的特色教学组织形式。教室被分成几个“兴趣区”或“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都准备了大量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就是教材,而且不按年龄分年级,而是把5、6、7岁的儿童编在一个班内。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课、考试等,而是为儿童布置学习环境。随着近年来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强调以及中小学统一必修课程的实施使得这种教学形式面临着挑战。
初级学校
学生年龄为7-11岁。教育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基本才能并使之获得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思想和情操。初级学校的教学组织要比幼儿学校正规、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多。传统课程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卫生、美术、手工劳动、音乐、宗教。这些课程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中都规定到了中小学的10门统一课程中。
预备学校
这类学校属于独立学校即私立学校体系。一般招收8-13岁的儿童,学生全部或部分采取寄宿制。课程偏重学术性,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宗教、自然、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毕业生经过考试升入同属独立学校系统的公学。
初等教育阶段的11岁考试不仅对英国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11岁考试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由于当时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安排,因此这种考试起到了把全国初等教育统一起来的作用成为学生升中学的重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这种考试开始受到批评和抵制。战后批评之声更为激烈。很多人士认为,在一个孩子11岁时便通过一次考试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做法缺乏合理性,而且这种做法强化了教育的不平等。尽管如此,11岁考试还是于1944年以法令的形式被确定下来。11岁考试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实施。1964年工党执政后提出“教育改变社会”的口号,他们积极推动综合中学运动,于1967年取消了11岁考试。在此之后,保留还是取消这种考试的问题随着工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而不断反复。近年来,英国对考试制度做了重大调整。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在7岁、11岁、14岁、16岁时参加四次全国统考。
二、中等教育
文法中学
学制5-7年。前五年为基础阶段,后两年为分科阶段(第六学级)。现在,在这类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全部学生总数的3%左右。它们继承了英国传统的学术性教育,培养学生升入大学是其主要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演讲才能,并经常组织辩论会。每所文法中学都有管弦乐队,经常组织高质量的演出。此外,还有诸如自然科学俱乐部、自然爱好者学会、集邮和棋弈俱乐部等各种学生组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中学
所谓综合中学就是把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综合在—起的学校。读完初级学校的11岁儿童均可进入这种学校。7年一贯制综合中学在校生年龄为11-18岁。课程设置一般是前三年开设必修课,第四年和第五年开始开设选修课。其具体科目设置与五六种专业课程的现代中学没有多大区别。其教学很多只是把原来三种中学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分为学术组、技术组和现代中学组,每一组的具体课程不同。所以,选择性教育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这类中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总数的90%。
中间学校
所谓中间学校就是介于小学和中学之间的一种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中间学校的类型很多,从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有8-12岁、8-13岁、9-13岁、9-14岁、10-14岁等形式,其中8-12岁和9-13岁的中间学校为最多。中间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它是被视为小学还是中学。但无论属于中学还是小学,中间学校都必须开设一门外语。
公学
虽然名称与美国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完全一样,但是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体系中特有的一种私立学校。公学历史悠久,最早的公学成立于400多年以前。经过4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公学已经成为名誉、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词。公学的出现是英国中等教育史上的大事。它是英国精神和绅士风度的代名词,其一系列的传统被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保留了下来,对英国中等教育乃至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学最初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免费招收贫寒学生。到19世纪中期,公学的社会等级性已经相当明显。原来平民子弟与贵族子弟共享教育的局面,由于贵族的不满而遭到了破坏。贵族阶层认为,贫民子弟因将成为庄稼汉和工匠,无须受学术性教育,只有将来成为绅士的贵族子弟才有必要接受学术性教育。随后,公学的公费生迅速被自费寄宿生和走读生所取代,公学很快也就发展成只有社会上层子弟才上得起的贵族化学校,并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九大公学”,即温切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拉格比公学、商业缝纫公学、哈罗公学和切尔特豪斯公学。其中,伊顿公学最负盛名。
1965年政府任命了一个公学委员会,明确规定只有校长联合会、公学董事会协会或女子学校董事会协会成员的独立学校才能称之为公学。由于公学属私立性质,所以有关他们的数字一般不列入官方统计。一般认为目前有英国公学200多所。公学在学年龄一般为13-18岁,修业5年。招收预备学校毕业生,考试严格。现在,英国大约每13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在公学学习(确切比例为7%)。公学教育费用昂贵,1991年公学寄宿生年学费上升到10,000-12,000英镑,走读生年学费上升到7.000-9,000英镑。一般百姓一年的收入尚不足缴纳公学一年的学费。
公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传统。它在教育中不仅强调古典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学习,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格。公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极其注意学生的品德训练和自我约束力锻炼,重视宗教教育。目前,大多数公学都设古典、现代语和数学三科。培养学生升大学,特别是牛津、剑桥两大学是公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很久以来,尽管公学学生人数不多,但它们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特殊关系。19世纪末的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牛津和剑桥大学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来自伊顿、哈罗、拉格比、温彻斯特等主要公学,从而使牛津和剑桥大学成了公学教育的自然延伸。
英国公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为英国社会造就从军界、政界、报业界到银行界、宗教界各重要行业的领袖人才。接受公学教育已成为获得绝大多数政界、文官职业以及教会和自由专业的主要职位的一项重要条件。例如,创办于1571年的哈罗公学,除丘吉尔外,英国首相张伯伦、印度总理尼赫鲁、发现原子裂变原理的原子弹发明人莱雷等都曾在这里求学。建立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更是名人辈出,文人如雪莱、菲尔丁、奥维尔、赫胥黎,从这里走出的首相有18位之多。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弟通过公学占据了绝大部分高级社会地位,又通过同学会或校友会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从而严密把持着英国的上流社会。
第六学级
“第六学级”是英国所特有的一个教育术语,即中学阶段的最后两年,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它不仅是前几个年级教育的自然延续,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多数综合中学设立了第六学级。此外,还有专门实施第六学级教育的“第六学级学院”和兼施继续教育的“第三级学院”。学生主要学习古典语文(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外国语(主要是法语)和数学三门课程,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现在也开设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技术课程和少量职业课程,而且一些高等教育的内容也下放到了这个阶段,如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地质学、考古学、工程学等。这可能是为什么英国大学学制一般仅为3年,而英国的大学水平并不低的部分原因。学生在学完第六学级的课程后,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考试合格即取得升入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的资格。
十六岁以后教育
中学生在十六岁完成强制性义务教育以后,就可以合法地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不过,大多数学生会以预科学生的身份进入预科学院或者延续教育学院,在那里学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或者同等水平课程。外国学生一般在这个阶段来英国接受教育,如学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为在英国学习延续课程或上大学做准备。
十八岁以后教育
预科生一般在十八岁时完成中学教育。然后,大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延续教育课程或攻读高等教育课程。
三、 延续教育(FE) ─包括职业课程和部分本科课程
延续教育是指为年龄十六岁的中学毕业生继续提供的教育和培训。英国有六百多所公立和私立学院开设延续教育课程。这些学院开设的课程种类广泛,包括英语语言课程、某些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及其同等水平课程、职业课程、衔接课程以及部分本科生课程。
延续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了上大学,另一个是为了就业。学生可以选择以下多种课程:GCSE、GCE A-/AS-Level;进阶、预科课程(Access Course/Foundation Course);秘书及商科课程;职业先修训练课程;国家职业训练文凭(GNVQ)/普通国家职业资格;EFL英语课程。
四、考试制度
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是英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前面提到的11岁考试就是这种特点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这一特点更突出的表现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中。过去中学阶段主要包括两种考试:“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CE)和“中等教育证书”考试(CSE),它们又都分为两级:一般水平(O-level)和高级水平(A-level)。GCE考试只面向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由校外考试机构负责组织,考试主要为学生升入大学服务。GCEO级水平考试也叫16岁考试(CSE也是16岁考试的一种),考试对象是完成5-16岁义务教育,成绩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考试分A、B、C、D、E5个等级。学生获得0级水平证书后,可直接就业或升入第六学级继续学习。GCEA级水平考试的对象是通过0级水平考试,学完第六学级两年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也是分为5个等级。CSE考试的水平低于GCE,由14个地区考试委员会负责组织。它的考试对象是结束5-16岁义务教育、具有中等水平的学生。与GCE相比,CSE考试内容更侧重实际性、职业性的知识和技能。其成绩划分为从1至5五个等级。这种考试证书既可作为就业申请依据,也可作为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的正式资格。
GCE O级水平考试和CSE考试虽然并行,但它们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各不相同,这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缺少可比性,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无所适从。此外,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也难以区分考生,无法正确评价、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教育和科学部1984年宣布实行“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取代CSE考试和GCE O级水平考试(GCE A级水平考试仍然保留)。此外又于1989年增设了“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GCE AS级水平)考试,其目的在于在不降低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高级水平考试课程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