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教育历史尚短,但硕果累累
我国的成人教育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它经历了扫盲教育、文化基础知识补习教育以及改革开放大发展的三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周年暨2008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包括扫盲在内的各类型各层次成人教育培训参加人数总计达13.6亿,通过成人教育,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全国共扫除文盲9668.4万人,基本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成人教育还为青年成才架设了新的桥梁,通过成人教育获得不同层次学历证书的人数总计达7000多万人。”
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之迅速,以我所在的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的发展道路 可见一斑。
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自五八年建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文化基础知识补习教育,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我校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学校老前辈介绍,那时学校被迫停办,财产充公,人员下放,劳动改造,一切档案被烧成灰烬。70年代末,学校得以恢复。改革开放以来,职大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从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学校规模,从最初的游动式办学到拥有固定办学基地,学校现有教学面积10000多平方米,装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校园网、具有多种功能的艺术系商业设计工作室、数字影像工作室、造型艺术工作室、艺术理论工作室,语音教室、摄影室、暗房、天光画室、雕塑室等适应教学需求、贴近社会实践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场地。有以教授、讲师和一线专家为主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近百人。常年在校生人数达6000余人,各类培训及社区教育年均两万多人。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一主多元、多种办学形式:成人学历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党校教育、社区教育、联合办学、短期培训,各具特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有大专、本科,覆盖二十多个专业。建校50多年来,职大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如今的学校办成了独具特色的成人高校,成为北京市城南的一个重要的成人教育基地。
2、成人教育是在改革中前进的
成人教育由于历史短,认识不足,经验少,因此在它的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社会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理念不清、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等等。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在现有条件下,能够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育,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让人们在其创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认识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在改革中积累经验,发挥它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职大艺术系可以说是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机制及教育模式的典范。
职大艺术系自1996年成立以来,积极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开发了广告摄影、环境装饰、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其专业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囊括了当今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艺术系学生的特点,艺术系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工作室制,于2005年立项,成立了四个专业工作室:造型艺术工作室、商业设计工作室、数字影像工作室、艺术理论工作室,摸索出一套适应成人艺术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成果凸显出来。广告学生作品入围世界华人学院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广告大奖——金犊奖;学生针对“龙潭湖地区整治与更新规划”这一主题而制作的广告策划、广告招贴、标识设计、对外形象宣传等作品,获得主办单位的好评。学生作品《蜡烛篇》节能广告荣获首届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优胜奖;另外,艺术系师生还为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设计了证书、奖牌、官方宣传海报,送往北京奥组委。艺术系在北京城八区成人高校以至全国成人教育领域独具特色,创新教育,一路攀登,不断地谱写成人艺术教育篇章,教育成果多次得到市、区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3、成人教育发展前景远大,任务艰巨
成人教育需要发展,因为它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成人教育要继续改革,与国外先进的成人教育经验相比,我国的成人教育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对未来的成人教育充满希望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事教育的人必须对教育存有必要的敬畏之心。进入21世纪,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国外的成人教育经验也引进了不少,但我们还应避免“口号式”、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现象,按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在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使命与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中国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人才,如何发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依然是成人教育再认识和探讨的问题。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成人教育也会越走越远,前景令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