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知识点]《教育学》笔记:第八章 教学(中)

[日期:09:00:16] 来源:  作者:zj [字体: ]

第八章 教学(中)

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人们一般都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来阐述教学原则。但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很复杂,根据一条规律可以提出好几个教学原则。有的原则也能反映好条规律。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在深化,因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

3、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8、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世界观教育。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0、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12、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3、巩固性原则: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巩固原则是否意味着呆读死书?

巩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要使学生的学习有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必须要求学生牢固而熟练的掌握知识。把知识的巩固和呆读死记混为一谈,以为提倡巩固性不利于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这是非常错误的。没有知识的巩固就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无法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思维,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要求学生记住基本的知识。

14、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贯彻可接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15、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为何要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眯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6、为何中外古今教育家都重视启发教学?

启发性原则反同、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没有教师的旨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高效和迅捷。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要靠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操作,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如果轻率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或代他们烷成,那么轻则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影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作业能力的发展,重则使他们失去学习上的自信心,成为害怕困难的懒汉,低能人。所以教学要重视启发,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把学习搞好。

17、为何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是被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决定的,其次还由于学生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组合?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方法,并为完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它本身不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19、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在教学中应当怎样去选择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

20、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

传授-接受教学的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以提高教学的功效,能使学生简捷有效地掌握知识。

缺点:不易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因缺乏教学民主、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压抑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而易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往往教师讲的多而学生活动少,注意面向集体而忽视个别指导,不能使每个学生能很好理解与掌握,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

问题-发现教学的优点: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

缺点:主要是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则所学知识费时过多,若无高水平的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积极性。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友情链接 ]
 

 博仁教育学考研论坛    博仁考研说吧    教育学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知识宝库考研社区    共享天下

博仁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北京博仁教育中心 京ICP备09065607号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1009室 邮编:100875
咨询热线:(010)58808856 4006262918 QQ:71853666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