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教学(下)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3、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的特点?
个别教学制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缺点:一个教师所能教的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班级上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缺点: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道尔顿制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在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缺点:如果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学生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求有较好的教学设施与条件。
分组教学制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很难科学地鉴别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和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特朗普制的特点: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
4、为什么班级上课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能起主要的作用。它的主要特点与功能: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③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④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什么是课的类型和结构?掌握课的类型和结构对教学有何意义?
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般分类为两种,一种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掌握课的类型和结构对教学有重要意义,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6、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有何关系?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教学辅助形式以巩固、加深和补充课堂教学的知识,弥补上课在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放施教方面之不足。
7、学生在课外进行独立作业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①教师在上课中授予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独立作业、经过他们独立思考与操作才能被他们消化、掌握和巩固。
②通过作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③课外作业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对成绩优异者和有特殊兴趣与专长的生,可以多指定一些作业与参考书以发展他们志趣、个性与专长。
8、组织与指导学生的课外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作业的内容、数量应决定于教学的需要。
②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各作业题的难度要依次增加。
③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求助教师家长同学。
④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
9、辅导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①能具体解决学生的疑难,使学习能顺利进行和完成。
②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成绩优异者以特殊指导,给掉队者以补课。
③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10、参观按其与课堂教学的配合情况可分为三种: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11、备课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应当怎样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和评价)中的第一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不决条件,备好了课为以下环节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有利于下面环节的工作,对整个教学任务做到了准备,能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备好课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12、为何说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教学中主要是靠上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上课的四个环节中其它三个环节是上课的准备和补充环节,只有上好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好一节课必须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以下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⑤组织好教学活动。⑥布置好课外作业。
13、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14、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它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育和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不仅重视测理学生的知识,而且重视测量学生的智能与品德,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由评价者作评价,而且注意自我评价的作用,不仅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用于评价课程、教师教学和教育的各个方面。
15、教学评价的意义:
①对学校来说,可以记载和积累生学习情况的资料,期向家长报告他们子女的成绩,并作为学生升留级和能否毕业的依据。
②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眯,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③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以扬长补短。
④对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每个教师、每个班的教学情况,便于发现问题与总经验以改进教学。
⑤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总之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
16、教学评价的种类:①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②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也称目标参照性评价。
17、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18、进行测验要注意哪些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9、测验的种类: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
论文式测验能有效测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但也有很多缺点,主要是阅卷任务重,评分缺乏客观性,易受评卷者主观因素影响,故也称主观性测验。
客观性测验的优点是取样广泛,命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答案明确,不易受评卷人主观态度影响,能有效地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编制测验试卷任务繁重,难于测定受试者的能力。
问题情境测验的优点在于能够测定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但其知识覆盖面窄。
标准化测验的特点是试卷大量采用客观性试题,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大,试题明确科学,测试的实施必须按明确规定的“测验指导”去做,评分按严格的评分标准进行,对分数的解释也必须一致,并报告其常模。
20、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志,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才能引导学业生按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促进他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合格或优质人才。
21、有效的评价有赖于制定科学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应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内容呢?
在结构上科学的教学目标即评价目标应当包括知识、智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了解教学目标的科学结构有助于教学评价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在内容上,教学目标的要求应当逐步具体化,首先要落实到学科上,其次要落实到单元、课题上最后要落实到课时上。
22、评教的意义:
评教:是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分析和评价。它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教,可以使教师个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切磋与学习,可以使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学的情况、经验与问题,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和改进教学。
23、评教的要求:
评教除了应遵循客观性、发展性、指导和计划性等一般教学评价的原则外还须注意下面的要求:
① 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
② 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③ 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24、教学的几种水平?
从教学效果的质上看可分为三个水平:记忆水平 、理解水平、探索水平。
25、评教的方法:分析法、记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