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知识点]《教育学》笔记:第十一章 德育(上)

[日期:09:10:17] 来源:  作者:zj [字体: ]

第十一章  德育(上)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德育与智育的区别?

智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问题。德育也要以认识为基础,但它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燕尾服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

3、德育的功能:

①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②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③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特征,一是时代特点。年龄特征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时代特点则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思想特点。

①青少年学生思想的齡特征:青少年他们的身心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时期,他们的知识增长迅猛,智力提高很快,他们的思想发展有显著特点,思想迅速过渡,青少年处于由童年向成人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品德具有过渡性:思想逐步涉世,青少年学生随着身心的急剧发燕尾服、趋向成熟,义往的迅速扩大,社会化的加速,逐步涉猎人世;易于冲动,青少年精旺盛,认识敏锐,对事敏感,易动感情而难于自控、自律,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

②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要求振兴中华,但急于求成;愿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但不善于作符合实际的选择;注重求知,但不注意全面发展;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追求美好生活,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5、德育的任务: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菜产主义的道德观。

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③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6、德育的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我们要注重德育的现实性。这就是说,现阶段的学校德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地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也要注重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总之前者是现实的、基础的、要求普遍遵循的,后者则是理想的、提高的,鼓励先进分子去力行的。

7、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8、为什么要强调向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人民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态度。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内聚力,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发扬国际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9、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的要点:

①激励学生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②进行正确诱导、提高学生分辩正确理想与错误打算的能力。

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10、怎样进行集体主教育?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集体主义教育的要点:①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

③养成尊重群众的观点。

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从来都是道德的基本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不同的阶级持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态度。剥削阶级总是奉行利已主义,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使社会的他们的利益服从于个人的利益。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有根本的区别,要求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集体主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无视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相反它要鼓励人们发气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既要维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1、为何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怎么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的幸福之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劳动在社会建设和个人发展中的价值已大大提高,人们期望通过劳动来发展个人的才智,施展个人的抱负,达到个人实现,为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科学发明作出贡献。然而在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有的被父母娇生惯养,劳动观念和习惯较差,这种状况下更需要注意加强劳动教育。

进行劳动教育的要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新风尚,勤奋学习、为参加现代化建设作好准备,爱护公菜财物和劳动成果。

12、为什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进行这种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人道主义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特别是人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公德,它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们,强调发扬人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建立和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才能得到真正发扬。而对人道主义和基本公德教育则有所忽视,这便导致了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的显著下降,不文明和冷漠的行为增多,不少学生要本不知道要讲人道主义,这种状况的存在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要点: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培养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生观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人们产生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制约着他们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与道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刚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为了给少年指明人生的正确方向和道路,端正对世界、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我们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向他们进行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要点: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眯、方法看问题。

13、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要点:①培养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②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加强纪律性。③掌握法律常识、严格遵纪守法。

14、对学生进德育应当怎样来选择和编排德育的内容?

一般来说,学校德育内容的编排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阶段性编排:它以学期或季度为单位,根据这一阶段的形势发展和学生品德表现情况,有针对性、重点地编排这一段德育内容。阶段性编排能紧密配合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安排,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内容不太全面、系统和连贯,缺乏长远的计划,往往容易跟着形势或学生中存在问题转。

②系统的编排:对整个初中高中学生的德育内容作整体考虑。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具有稳定的内容和一定的要求,也便于教师积累经验,但其内容往往与形势发展需要配合不紧,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脱节,缺乏针对性,较难收立竿见影之效。
推荐 打印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友情链接 ]
 

 博仁教育学考研论坛    博仁考研说吧    教育学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知识宝库考研社区    共享天下

博仁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北京博仁教育中心 京ICP备09065607号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1009室 邮编:100875
咨询热线:(010)58808856 4006262918 QQ:71853666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