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部门中适应面较广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2、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普通学为什么必须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普通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①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学培养的学生,只有少量的能够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工农业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在普通中学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知识和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那些不能升学的毕业生有所准备。
②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普通学校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产劳动联系起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③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创造物质财富,增加劳动收益。学校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除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公益劳动和服务性的义务劳动外,主要的还是让学生参加工农方面的生产性劳动,经验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其他劳动,能创造物质产品,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④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职业定向的需要。他们熟悉各种形式劳动的内容,培养他们自觉的职业意识,促进他们对某种职业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职业的社会意义,这些工作都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增长和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工农业生产劳动、第三产业劳动(指的是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各式各样的服务性行业的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是一种直接为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不计报酬的义务劳动。)
4、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①使学生了解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
②使学生掌握一些第三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使学生掌握使用一般的简单的劳动生产工具的技能。④使学生具备一些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科学管理知识。⑤培养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并使他们具有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⑦向学生的进行职业定向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实践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6、劳动技术教育途径和方法:①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是,讲授的科学技术原理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际,以便使学生正确理解生产原理、科学技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主要方法有得用直观教具和生产现场讲授劳动生产技术原理;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验、实习和实践作业来验证所学的生产技术原理;指导学生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生产技术原理,运用于生产劳动实践中去;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技术原理,在校办工厂和农场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②劳动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作基本技能。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从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形成以诚实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价值观信念和竞争意识,养成艰苦奋斗,勇于创新、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要求初中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从事服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要求高中学生学会一些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掌握某些使用、保养、维修生活和生产工具的技能,了解一些工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知识。
③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
7、劳动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①劳动技术课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也可埃普索姆用生产实习形式。
②劳动技术教学应以劳动实践为主,要创造条件办实习工厂和农场,作为学生实习的基础。
③注意选择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的内容、农村中学的劳动技术课可以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特别注意要使学生获得适应面较广的共同基础知识。
④高年级要逐步扩大技术性教育的内容。
⑤劳动技术课的内容很广泛,应该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按照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他们力所能及和易收效益的劳动项目试行,谨防流于形式。
⑥要建立、健全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和情况评定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并作为升级、升学和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
8、劳动技术教育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校办工厂和农场的劳动、社会劳动、勤工俭学活动、校内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
9、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不能着眼于“向钱看“而应重视教育效益。
②要考虑教学大纲和品德教育大纲的要求,制订全面的蒜苗勤工俭学活动计划,有准备、有组织的进行。
③按照自愿原则,但应尽可能组织多数学生参加。
④依据条件和可能,式开设一些项目,以便学生选择参加。
⑤勤工俭学的收益,要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尽量多的分给学生,除掉消耗和折旧费外,不作过多积累,积累资金要尽量用于扩大再生产。
9、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的理解?
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包括劳动技术教学和劳动技术操作两个方面,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获得劳动技术知识原理为目的;在劳动技术操作过程,却以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为目的。
劳动技术教学和劳动技术操作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而不能分割的统一体。
劳动技术教学(知识作原理) 劳动技术操作(技能和习惯)
这个程式表明:①劳动技术知识、原理与劳动技能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不能机械地分开。
②劳动技术教学和劳动技术操作在教育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③劳动技术教育过程,既可以由劳动技术教学开始,通过技术操作获得技能而结束,也可以由劳动技术操作开始,以达到劳动技术知识、原理的巩固和加深而告终。
劳动技术教育有起点,中转运动,终点,呈现一定的连连续性、序列性和阶段性。
(A)理解技术知识---联系操作---巩固知识
学习动机 检评
(B)进行实际操作---联系知识---巩固技能
由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包括技术教学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而又以劳动实践为主,所以就由(A)和(B)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程序,来完成劳动技术知识劳动技能训练的教育任务。
这个程序的简要说明:①以学习动机为起点,以检查评定为终点。
②就程序(A)来说,理解技术知识,是这个程序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目的,联系操作,就是把所讲授的劳动生产技术原理,引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和一般教学中所做的那样,可采用各种巩固所学知识。
③就程序(B)来说,进行实际操作,主要着重于劳动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劳动工具的使用,这是程序(B)的中心五一节,也是整个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