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来源:博仁教育中心  作者: [字体: ]

 

一、 名词解释(5’×4

1. 文化

2. 科学主义思潮

3. 个人本文论

4. 实验教育学

二、 简答(10’×3

1. 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 简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

3. 简要分析德育过程

三、 论述

1. 结合时代特点论述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20’)

2. 结合时代特点论述贤达教育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由博仁教育中心整理,仅供参考;申请邮寄博仁历史学考研免费资料

一、 名词解释(5’×4

1. 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2. 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主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在20世纪中国教育诸思潮中,科学主义是最早发生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教育研究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教育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与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

3.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在这种理论看来: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然需要来制定,从而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首要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现实社会影响地得到自然的发展。(答案由博仁教育中心整理,仅供参考;申请邮寄博仁历史学考研免费资料

4.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梅伊曼和德国教育家拉伊。梅伊曼认为,以往的教育理论缺乏精确的根据,只不过是伦理的构造或个人经验的集合,容易导致将错误主张指导实践的后果。为了使人们了解采用某种教育手段的理由,梅伊曼强调以实验的方式研究教育问题,并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应用到教育研究中,开了"实验教育学"之先河。与梅伊曼同时代的拉伊,认为以往的教育学之所以失之空泛,其原因全在于未经实验。他从实验心理学出发运用观察、实验、统计等科学方法,对教育学原理和教学法的根据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首著了《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和拉伊的工作迅即引起了热烈响应,实验教育思潮风行一时,并从德国迅速扩展到英、美等国,形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实验热潮。

实验教育学的特点在于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强调对研究现象加以简化,将受检验的方式、因素、条件与其他无关因素严格隔开,并借助实验仪器、特殊设备以及某些人为方法来观察实验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特点;强调分组比较和以统计的方法定量地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发现教育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揭示教育原理,确立教育原则。这就使教育实验从早先的教改试验性质的尝试性实践转变为科学主义范式下的具有严格操作规范的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在教育实验学的推动下,实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克服以往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思辨加例证式的固有缺陷,形成了注重定量、追究原因的教育实验的基本形式。

二、 简答(10’×3

1. 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卡尔.罗杰斯以其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依据他的人性假设创立了精神治疗中的"非指导性治疗",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teaching)模式,独树一帜,引起当代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一股新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潮.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把心理临床治疗的原理运用于教学之中,教是不对学生进行指示,而是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注重情感的适应性,双方都真诚、平等的进行沟通。这种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2. 简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发展功能

答: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传递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功能。

3. 简要分析德育过程

所谓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思想教育的任务和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规律用社会所要求的教育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内容将品德规范化为自身素质达到社会要求的品德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 论述

1. 结合时代特点论述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答: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1)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有赖于能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2. 结合时代特点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是: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8)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

 

 

阅读:
录入:sxh123

推荐 】 【 打印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